
元朝年間,莆仙人林濟孫入京應試考取狀元極第,元順帝授其翰林院侍講。當時,全國各地饑荒不斷,社會混亂,林濟孫上書朝廷提出“治世十策”,得到元順帝贊賞。濟孫是個清官,也是一個孝子,為了讓體弱多病的母親吃的好一點,濟孫總是在有限的俸祿中拿出一些銀兩去購買豬骨、碎肉、豬皮等實惠營養(yǎng)品,并加入草本植物香料精心熬制,做成高湯用于鹵面、煮面、做菜或燉料來調理母親的身體,濟孫調制的高湯香味濃郁、鮮香可口,母親非常愛吃濟孫調制的高湯食物,逢人便夸自己的兒子孝順。后來,濟孫孝母的故事傳到了京城,傳遍了大江南北,林氏精制的高湯食物受到朝中百官和尋常百姓的喜愛,都夸林濟孫是一個“做菜味道老好吃的地方官”。御廚官經過嚴格的挑選,把濟孫配置的高湯引入宮廷,做成各式御膳菜肴給皇帝吃,元順帝吃后龍顏大悅,賜他一個“味老官”的封號。“味老官”調味料成為鹵面、做菜、秘制高湯的重要組方,深受商家和百姓的喜愛?!拔独瞎佟闭{味料做成的各式美味佳肴成為酒樓餐館、家庭餐桌廣受歡迎的特色菜。
始于元朝 百年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