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政府有關部門:
《丹江口市“十四五”節能減排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丹江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3月5日
丹江口市“十四五”節能減排實施方案
根據《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湖北省“十四五”節能減排實施方案的通知》(鄂發改環資〔2022〕329號)和《十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十堰市“十四五”節能減排實施方案的通知》(十政辦發〔2022〕57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新水都,堅持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以下簡稱能耗雙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創造條件加快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進一步健全節能減排政策落實措施,推動全市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確保完成省、十堰市下達我市“十四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綠色低碳發展新水都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2020年下降15%、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21%以上。全市節能減排制度更加健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大幅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三、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一)重點行業綠色升級工程。以化工、冶金、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為重點,推進節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推動電解鋁、電石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開展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和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改造,將綠色低碳發展新水都建設的主要目標、主攻方向、重要政策、重大項目等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高質量編制“多規合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精準劃定“三區三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十四五”時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到2025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化工、冶金、電解鋁等重點行業產能和數據中心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比例超過35%。(責任單位:市科技經信局、市發改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市場監管局)
(二)園區節能環保提升工程。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聚,推動工業園區能源系統整體優化和污染綜合整治,鼓勵工業企業、園區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推進供熱、供電、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公共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對進水濃度異常的污水處理廠開展片區管網系統化整治,加強一般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和處置,推動揮發性有機物和特征污染物集中治理等項目建設。按照國家、省、十堰市“十四五”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要求,大力推進園區建設。到2025年,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科技經信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丹江口經濟開發區)
(三)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推動低碳城市、“無廢城市”建設。提升新建建筑節能低碳水平,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強化建筑用能監管,開展超低能耗建筑試點,探索近零能耗、零碳建筑、低碳示范區、低碳社區示范建設。嚴格實施綠色建筑標準,提升綠色建筑品質,開展綠色建筑項目示范。改善既有建筑綠色品質,規?;七M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創新改造推進模式與推廣機制。廣泛應用太陽能光熱、空氣源熱泵熱水和地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推動太陽能光伏在城鄉建設中實現分布式發展、一體化應用。進一步鞏固“禁實”“禁現”成果,大力發展預拌行業和新型墻材,加強建材生產和使用環節的質量監督管理,不斷提高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持續優化建筑用能結構,建立以電力消費為主的建筑能源消費體系,以建筑中央空調、數據中心、商務產業園區、冷鏈物流等為重點,實施綠色高效制冷行動,提高建筑用能效率。實施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加強和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到2025年,全市新建建筑100%實行綠色建筑標準,裝配式建筑面積占全市新建建筑面積30%以上,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以上,新建公共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達50%以上。(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發改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交通物流節能減排工程。推動綠色公路、綠色港口、綠色航道建設,有序推進充換電、加注(氣)、港口岸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公交、環衛、出租、通勤、物流配送等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的比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全面實施汽車國六排放標準,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運營柴油貨車淘汰工作。加強船舶清潔能源動力推廣應用,推動船舶岸電受電設施改造。大力發展智能交通,積極運用大數據優化運輸組織模式。推進綠色倉儲建設,鼓勵建設綠色物流園區。加快標準化物流周轉箱推廣應用。全面推廣綠色快遞包裝,引導電商、快遞企業選購使用獲得綠色認證的快遞包裝產品。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鐵路、水路貨運量占比進一步提升;全市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改局;責任單位:市科技經信局、市公安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中國郵政集團丹江口市分公司、國網丹江口市供電公司)
(五)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實施農業農村綠色節能行動,推進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鼓勵農村清潔取暖,開展潔凈煤使用試點。推廣應用農用電動車輛、節能環保農機,發展節能農業大棚。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促進畜禽糞污和秸稈資源化利用,加快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提高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能力,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以上,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3%以上,綠色防控、統防統治覆蓋率分別達到55%、45%左右,打造一批集中連片示范點。(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鄉村振興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科技經信局、市住建局、市水利湖泊局、市市場監管局)
(六)公共機構能效提升工程。加快公共機構既有建筑圍護結構、供熱、制冷、照明等設施設備節能改造,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率先淘汰老舊車,率先采購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新建和既有停車場要配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或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推行能耗定額管理,全面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力爭2025年底前,全市黨政機關全部達到節約型機關或節能、節水示范單位創建要求。(責任單位:市機關事務中心)
(七)重點區域污染物減排工程。持續壓減淘汰落后產能,明確年度淘汰任務清單,分類處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優化調整產業布局,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制定污水直排口治理措施,全面治理“小散亂”排水問題,強化源頭管控。加快推進城區、開發區污水直排和污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行等問題。到2025年,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國控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標準及以上,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黑臭水體全面消除。(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科技經信局、市水利湖泊局、市住建局)
(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實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在清潔取暖、工業生產等領域,科學推進以電代煤,有序推進“煤改氣”,加大散煤綜合治理力度。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和計劃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以工業余熱和清潔能源等替代煤炭供熱(蒸汽)。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1%以上。(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科技經信局、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
(九)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工程。實施揮發性有機物全過程污染治理。推進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為重點,推動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推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末端高效治理,推進石化化工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全面提升廢氣收集率、治理設施同步運行率和去除率。強化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收集治理,對易揮發有機液體儲罐實施改造,對浮頂罐推廣采用全接液浮盤和高效雙重密封技術,對廢水系統高濃度廢氣實施單獨收集處理。到2025年,溶劑型工業涂料、油墨使用比例分別降低20%、10%。(責任單位:市科技經信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商務局)
(十)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工程。開展城區雨污分流改造,消除污水收集管網空白區。推進連接支線管網和出戶管的“毛細血管”工程建設。加強污水處理廠和收集管網運行維護管理,提高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效能。實施污水處理廠差別化分區提標改造,鼓勵開展城市初期雨水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各鎮(辦、處、區)污泥處置設施建設,推進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加快壓減城市污泥填埋規模。加快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建立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加強醫療廢物處置監管,建立覆蓋全市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各鎮(辦、處、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9%以上。到2025年,力爭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80%,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達到95%。(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住建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衛健局、市城管執法局)
四、健全節能減排政策機制
(一)優化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強化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指標管理,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加強能耗雙控政策與“雙碳”目標任務的銜接。以能源產出率為重要依據,綜合考慮產業發展等因素,合理確定能耗強度降低目標。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納入能耗雙控考核。加強節能形勢分析、研判,科學實行用能預算管理,優化能源要素合理配置,確保本地區能耗強度降低符合進度要求。(牽頭單位:市發改局; 責任單位:市統計局)
(二)健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把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作為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結構優化調整、提升環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推進實施重點減排工程,形成有效減排能力。污染治理任務較重的地方承擔相對較多的減排任務。加強總量減排與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銜接,提升總量減排核算信息化水平。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強化總量減排監督管理。(責任單位: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
(三)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建立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準入前部門聯審會商機制和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十四五”擬投產達產年能耗1千噸標準煤且經過十堰市節能審查的項目列入十堰市級臺賬管理,1千噸標準煤以下的項目由我市建立臺賬管理。加強對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節能審查、環境影響評價結果執行的監督評估。(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科技經信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統計局)
(四)完善經濟政策。加大節能減排支持力度,統籌安排相關資金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逐步規范和取消低效化石能源補貼。擴大政府綠色采購覆蓋范圍。嚴格落實國家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政策,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圍繞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探索制定綠色金融標準,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引導資金支持重點行業節能減排,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加強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減排企業合規融資。引導環境高風險領域企業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落實環境保護、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實施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機制,建立健全城鎮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科技經信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住建局、市稅務局)
(五)完善市場化機制。按國家、省、十堰市相關要求,推進用能權交易與碳排放權交易的統籌銜接,推動能源要素向優質項目、企業、產業流動和集聚。深化排污權交易,探索建立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污權交易管理制度。推廣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全面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積極推廣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規范開放環境治理市場,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推廣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環境托管服務等新模式。強化能效標識管理制度,擴大實施范圍。實施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落實節能低碳環保產品認證。(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科技經信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
(六)加強統計監測能力建設。嚴格落實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建立健全能源計量體系,用好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挖掘能源數據節能價值。完善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領域能源消費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優化污染源統計調查范圍,構建覆蓋排污許可持證單位的固定污染源監測體系,加強工業園區污染源監測,推動重點排污單位安裝在線監控監測設施。配備相適應統計力量,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強化統計數據審核,提升統計數據質量。(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市發改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科技經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市場監管局)
(七)壯大節能減排人才隊伍。健全節能監察體系,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重點用能單位按要求設置能源管理崗位和負責人。加強市級及鄉鎮基層生態環境監管隊伍建設,重點排污單位設置專職環保人員。加強政府有關部門及監察執法機構、企業等節能減排工作人員培訓,通過業務培訓、經驗交流等方式提高業務水平。(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科技經信局、市人社局)
五、強化工作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十堰市關于節能減排的安排部署上來,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完成“十四五”節能減排各項任務。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管理處、管理區)對本轄區節能減排工作負總責,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各部門要將節能減排目標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及年度計劃充分銜接,科學安排、細化任務、明確責任。重點企業要帶頭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市發改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要加強統籌協調,做好工作指導,重大情況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報告。(牽頭單位:市發改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責任單位:各有關部門,各鎮<辦、處、區>)
(二)強化監督考核。開展“十四五”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科學運用考核結果,對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加強激勵,對工作不力的單位加強督促指導,考核結果經市委、市政府審定后,作為各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完善能耗雙控考核措施,增加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指標考核權重,加大對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源資源優化配置措施落實情況的考核力度。繼續開展市級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將總量減排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各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重要參考,壓實減排工作責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深化例行督察,強化專項督察。(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
(三)開展全民行動。倡導公民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嚴格執行“禁限塑”規定,積極踐行“光盤行動”。深入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積極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組織開展節能宣傳周、六五環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多種傳播渠道和方式進行節能減排宣傳教育。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公眾自覺履行節能減排責任。(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機關事務中心、市發改局、市科技經信局、市教育局、十堰市生態環境局丹江口分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婦聯)